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39|回复: 0

投资买房 会“一棒子打死”吗?

  [复制链接]

314

主题

265

回帖

2521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2521
发表于 2010-7-5 13:56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
投资买房 会“一棒子打死”吗?

今年一季度,全国楼市价格如脱缰野马,一路狂奔,涨幅惊人。记者综合北京、上海等地多家中介机构的统计显示,今年一季度部分城市的投资型购房需求超过50%。毫无疑问,投资型购房需求是这一轮房价飞涨的主要推手。
  这种过度投资甚至投机,加剧楼市供需矛盾,推高房价,制造泡沫。“抑制投机型需求,遏制房价过快上涨”成为本轮房地产调控主要目标。今年4月,从中央到各地,都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,重点打击投机,期望市场降温。
  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吸引这么多投资者?投资性购房是不是该“一棒子打死”?有没有更主动的方法应对楼市的过度投资?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。
  1、投资买房为何火热?
  24岁的小徐去年刚刚大学毕业,正式到北京一家企业上班之前,小徐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父母40万元首付款的支持下,买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。
  小徐去年7月买的这套房子价值120万元,如今已经涨到近200万元。“现在看,爸妈当时的判断都是正确的,这笔投资太明智了。”小徐说,“房价再涨,我就可以把它卖了套现,换一套更大的。”
 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并非所有的楼市投资者都是温州炒房团、山西炒房团这样资金实力雄厚的“大户”。同时,完全以投资为目的,为了炒房而炒房的投资者并不多。更多的投资者是像小徐这样的普通百姓,买房的主要目的是自住,兼顾投资理财、实现家庭财产保值增值。他们享受到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,一旦卖房套现,就“一不小心成了投资者”。因此,到底有多少是投资型购房,无法精确计算。
  万科集团副总裁肖莉日前表示,粗略估算,核心城市的投资型需求比例约有25%至30%,二三线城市相对比较低。“从某种程度上讲,几乎所有人买房都有一定的投资目的。”
  “住房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。”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指出,在供求平衡或者供略大于求的正常市场条件下,由于房价会处于平稳状态,住房是消费品的属性更突出。不仅用于自住,而且存在折旧,不具备投资价值。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,我国房地产市场将处于总体供不应求的状态,“房价长期看涨”的观念几乎深入人心,尤其是近年来涨幅较大,住房的投资价值就凸现出来。涨价预期和赚钱效应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最主要原因。
  2、投资需求是利是弊?
  去年下半年以来,投资性购房的剧增推高了市场需求,是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但促使老百姓投资买房的种种原因也并非没有道理。那么,客观存在的投资需求,对房地产市场而言,究竟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
 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认为,投资购房分两种情况。一种是出于合理的财产保值增值的目的,投资购房后主要用于改善住房条件或出租,短期内不会卖。另一种则是短期炒作,频繁买卖,以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回报,实际上就是一种投机性购房行为。两者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,应该区别看待。
  “投资性购房在合理的范围内,对投资者和房地产市场都是有好处的。”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记者,对家庭而言,合理的投资需求可以实现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,使普通百姓获得投资收益,增加财产性收入,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。一般而言,合理的投资购房持有时间至少3至5年,周期较长,不会影响市场稳定。同时,许多人投资买房后出租,增加了市场上的租赁房源,反而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。合理的投资购房可以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,如果一个市场完全不存在投资性需求,就会导致市场低迷。
  短期炒作的投机性购房对市场则危害更多。“投资房地产本身无可非议,但目前我们的市场存在着过度投资,甚至是全民追逐投资,这是非理性的。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 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,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,市场供给应该主要用于满足自住型购房和少数合理的投资购房,绝不允许出现过度投资和投机。此外,投机性购房的资金量庞大,进出市场时间短,无论突然进入还是突然撤出,都会导致市场大幅波动,不利于市场稳定,必须严格限制。
  3、投资购房该堵该疏?
  去年底以来,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,以“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,抑制投机性需求”。
  政策出台,投资者的预期也发生了改变,房价短期内不再看涨。于是,政策和预期双重影响下,4月下半月以来,各地楼市成交量出现大幅下滑。记者到北京多个售楼处和中介公司采访,销售人员均表示,目前零星成交的买房全部是为了自住,投资者几乎已经消失。同时,市场上一直传言有可能征收的房地产保有税,更如同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,让投资者不敢妄动。
  显然,调控政策已经在短期内起到了抑制投机的效果,但空前严厉的政策,使不少合理的投资型需求也同时被抑制。
  6年前在北京贷款买了一套小房的刘先生打算明年结婚,计划先贷款把大一点的新房买下来,入住以后再把小房卖了。但突然提高的二套房首付,让刘先生承受不起,只得再看看,或者卖了小房先租房子住。“我买二套房虽然带有投资目的,但主要是为了改善,不应该受限制。”刘先生说。
  “政策不应该误伤这种兼有改善和投资目的的二套房需求,更不能将投资性购房需求‘一棒子打死’,否则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就很难实现。”顾云昌建议,无论是差别化的信贷、税收政策还是行政手段,都应当进一步细化,对自住型、投资型和投机型三种需求,出台更有针对性、更可操作的政策。鼓励和支持自住,适当引导合理的投资,严厉打击投机。
  “房价涨得越快,投机就越多。”顾云昌表示,要真正抑制投机,仅靠提高门槛还不够,要主动出击,通过增加供给,来平衡供求关系,促使房价趋于稳定,投机者自然会退出。投机需求得到抑制,则有利于市场供求进一步趋稳,促进市场稳定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  4、投资渠道何时拓宽?
  民间资金扎堆楼市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渠道的缺乏。温州徐女士的购房经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  “我家鞋厂现在还在开工,但不会增加投资,回笼的资金以及余钱都在我手里,由我负责买商铺什么的。”还在今年楼市调控之前,温州一家名为凯华(音)制鞋厂老板的太太徐女士透露了其购房的资金来源。在她眼里,买楼或许为资金找到了最安全的避风港。“和我类似的人挺多。我们采取短炒的做法,这样风险较低,但是这个利润还是比鞋厂要高啊。”徐女士说。
 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告诉记者,热钱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是缺乏投资渠道的表现:“中小企业并未寻找到好的投资机会,缺乏进入渠道,垄断行业,温州民间资金无法进入。”
  针对这种现象,温州市中小企业家协会会长周德文呼吁:“需要由政府出面鼓励大量的实业投资,因为若实业不稳则社会无法健康稳定发展,国家经济发展也将受到限制。”
  在采访中,很多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:民间投资渠道过于狭窄。当前我国居民存款余额逾40万亿元,在低利率的情况下,老百姓更多选择投资。但除了楼市、股市,当前老百姓缺乏更好的投资理财渠道。相比近年来大起大落的股市,楼市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,吸引力更强。专家们表示:“在房价看涨、通胀预期、信贷宽松、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,买房成为多数人投资的首选,有一定的合理性。”
  要防止投资过度对市场乃至经济造成危害,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增加投资渠道,避免资金扎堆于房地产。专家建议,一方面应进行金融创新,降低投资理财产品的门槛,为老百姓投资寻找新的渠道;另一方面,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,放宽准入条件,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更多实体经济领域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绍兴曹娥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( 浙ICP备11013080号-1 )浙B2-20100344号

GMT+8, 2025-5-11 16:14 , Processed in 0.079096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