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10-8-16 13:04:25
|
显示全部楼层
中国进入个人通讯时代
多年以后,很多人可能不会再记得,那个用金链子把BP机拴在腰间显眼位置对谁都说“有事请呼我”的哥儿们,或者那个拿着个“砖头”故意大声讲话吸引别人注意力的爷儿们。然而,谁都无法忘却那个年代的躁动与神气。 W0 S: z0 @2 X$ v: P" l
24年前BP机开始在中国投入运营,21年前模拟手机在中国出现,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,它们与手机一道,让中国人的生活除了传统的吃穿住行外,多了一份对即时通讯工具的牵挂与依赖。+ `* I- r' Q6 N% H. D

" Z8 l3 V U0 T3 p( E5 l寻呼机中国进入个人移动通信时代8 b, C. r, T! F1 n( N! S1 R+ d
身份和地位的象征
9 |9 l# f( P: n“哇,BP机啊,你有BP机!你真行!”1996年上映的大片《甜蜜蜜》中,初到香港的黎明看到张曼玉有一部BP机时,不由得大叫起来。
0 B' g: u" B1 L0 v$ C5 r此时距BP机进入中国已经有12年。1984年,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无线寻呼业务,不过当时只有4000名客户。最开始发展的还是模拟数字信号,被呼叫者只是从呼叫台获得一个信号,要想知道是谁在呼自己,需要打电话到寻呼台才知道。7 k+ C) L: ]+ ?* ?$ A' L, F
第二年,数字机才开始出现。在数字机时代,购机的同时会得到一个密码本,那上边人的姓通常是由两位数字代替,一些常用的短语也可以由一组数字代表,当收到电话号码以外的数字时,被呼的人要根据密码本来“翻译”。因为缺少宣传,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黑色的小盒子是干什么用的,所以整个80年代,BP机的发展相当缓慢。: V& F/ V4 ]5 {+ ]# G+ ]0 Y% Z4 ?
大哥大进入中国
1 e9 }: @( L4 U; M) ^1987年,中国电信开始了模拟移动电话业务运营,到1989年,摩托罗拉推出跟砖头差不多大小的模拟移动电话时,中国已经有了一万部模拟手机。因为在当时流行的港台片里,黑帮老大人手一个“砖头”,人们开始用大哥大来称呼模拟手机这个新玩意。0 N" a5 j9 I z5 ~& }3 g
大哥大进入中国 上世纪90年代初,BP机才开始在全国流行。那个时候很流行把BP机用一个金属链子拴在腰间,还一定得让别人看见,见到朋友和熟人后,机主总是不忘说句“有事您呼我”。那时的数字机要1000多元一部,加上入网费和选号费,一共要2000多元,对月收入还在几百元水平的国人来说,属于绝对的大件。
3 h' T$ t2 h% ^8 Z9 z" a1 o让BP机市场火爆起来的两件大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。第一件是1991年汉字寻呼机问世,最开始的时候要价8000多元。第二件事是1993年原邮电部出台文件,社会经营单位获准进入电信业务市场,由于寻呼台能当年投资当年回收成本,引发了社会办寻呼台的热潮,仅北京那会儿一周就有两家寻呼台开业。
3 z" S% X& }" S4 g0 a呼机的业务种类也在此间迅猛发展起来。1992年春节,人们开始用BP机传达节日的问候,那年北京126寻呼台每小时的寻呼量达到了1万次以上。一些股民为了省去在股票大厅拥挤之苦,开始用中文BP机接收股票行情,相比打168声讯台问股票行情一只股票要一元钱,中文BP机要划算得多。$ P* }0 t, {+ B) g- y" q* P& i
在那个年代,如果说拥有BP机的人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话,那么拥有大哥大就更是社会地位的表现了。一方面,大哥大的售价并不便宜,1994年,在北京一家企业任中层干部的林跃有了第一部大哥大,单位配的,售价在5万多元。另一方面,当时是双向收费,接听也要不少钱,即便普通工薪阶层咬牙买了部大哥大,可能也养不起它。所以,大哥大基本上是被各界名流所垄断,离普通消费者距离很远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