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表于 2010-9-1 10:54:28
|
显示全部楼层
有所为,有所不为--论固话的战略收缩
固定电话从90年代初的千金难求,到今天的形同鸡肋,已经从鼎盛步入衰退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拆掉电话,转而使用手机。尽管固话的历史使命远未终结,仍然还是人们通迅的一种重要方式。但业务萎缩是大势所趋,这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。6 M( W$ m; r C+ k& m+ {4 T# U
W4 g# [1 E" b4 N; V 从联通2010年半年报数据来看,尽管公司积极推广融合业务,开发语音增值产品,通过多业务捆绑和话务量营销,努力减缓了固话业务下滑。本地电话用户比上年末减少197.0万户,达到10085.2 万户,比上年同期下降 7.0%。本地电话拆机用户占本地电话比例为6.7%,比上年同期下降0.3 个百分点。平均每月每用户本地电话通话分钟数(MOU)为 133.2 分钟,比上年同期下降 8.8%;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(ARPU )为人民币29.6 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 7.5%。, e4 T2 ]" E+ _ N3 v6 F
Q' v7 u# D* U0 v8 m 改善固网运营状况的主要措施,是加快宽带业务的发展,提高宽带业务占收比,目前已经达到了36.7%,同比提高了7.3个百分点。宽带是未来固网的主要盈利手段。6 E3 H: D, }7 x$ s! c! U4 s1 l
, X# T2 O( S/ ~; A. W6 `6 E
固话网络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十分惊人,很多偏远地区的网络投资永远无法收回。90年代末,国家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通信条件,由政府投资或给与优惠政策,实行了村村通工程,当时是不考虑投资收益的,不管距离远近,只要能把电话装上就行。有一部分行政村抓住机遇开通了电话,还有一些行政村至今还不通电话。近两年国家还搞村村通,是自然村,有很多是建基站提供移动服务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