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455|回复: 0

无线网络规划心法

  [复制链接]

1346

主题

4369

回帖

3万

积分

高级会员

YOJOFANCL

积分
30110
QQ
发表于 2010-9-1 10:54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
无线网络规划心法

1. 抛开网络谈规划:规划为哪般9 o$ f5 J. U) y1 i/ e5 L! f- o

( I, X7 s/ T! ^& g9 R  {% e# n) J
  谈到规划,很多名言谚语就浮现出来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强调规划设计的重要性;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;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”强调规划设计的全面性和长远性;然则,也有些俗语对规划设计颇有讥讽色彩,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、“规划鬼话,纸上画画,墙上挂挂。”人们的所有言辞反映了人们对“规划”重视与无奈的矛盾心理。+ e+ \% q/ W( l! Q# {' s8 Q& X

2 k; V4 ?8 O" w; v' B  规划是对未来的发展计划。抛开通信网络不谈,几乎所有人所参与的事情都需要规划,国家战略规划、市政规划、产品规划设计、人生规划、职业规划……。反观这所有的规划,我们是否发现一个特点,即规划必须要跟未来挂钩。当设计师们今天辛苦草就的规划却要为明天的现实负责,难免会受到诟病和非议了。! `& X. u& Z) ~& Q5 [
- F7 v! ^7 j, x8 m* ~' x- g- x
  移动通信网络为什么要规划?更广层面问:人类做的这么多事为什么要规划呢?5 i$ C7 b) Q+ _) S+ E  l  c, e- b6 r
    1 j& A& Q: Y9 p) U
  原因之一是人类本能使然。规划的古意是规而划之,及按某种规律对事物进行归类划分。生养过小孩的人会发现小孩在2岁左右有一段时间的“秩序敏感期”,他们将所有的东西都划出归属来,比如哪个椅子是谁专门坐的,哪些书是爸爸的,哪些书是妈妈的……一旦大人们没按他们心中的秩序来执行时——比如他认为某个凳子是妈妈坐的,结果爸爸坐在上边了,那么他就会十分焦虑,甚至发怒抓狂。这是本能,最好的办法是尊重他的“规划”,不评价也不强化。过半年这个敏感期自然过去。如果在这时不尊重他的秩序感,那么有可能在未来他成人后总会有些什么事情是一团乱麻。
# S$ m. h. \! s: G% i, C' @- c5 x6 e+ w    # |1 Q) t8 L) V$ @/ v  w
  原因之二在于反熵过程。人类社会发展这几十万年的过程是反熵过程的典型案例。而规划设计则是反熵过程的前奏,通过规划设计,将本混乱的世界变得井然有序,社会由此逐步演化;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一样如此,不经过规划设计的网络定会服从熵增规律而越发混乱,而规划设计则是对网络反熵的一次次努力,这样,通信网络在规划、设计、优化的长期过程中保持稳定、可控和和谐,满足了各价值环节获取收益的需求,最终满足了广大用户通话的需求。& f" ?- K* p) m: ?; Y
2 q" B. F" u6 E- T6 Z; t# Z$ K
  原因之三在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。必须承认,未来从来都是不确定的。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,未来的不确定性更是与日俱增。不确定常常是我们恐慌的根源。电梯大家都坐过吧,设想一下,如果电梯里没有所在楼层的显示,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?不知道你到了哪一层,不知道下一层在何方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目的楼层,你的安全感一点点消失,很恐怖吧?(这是很多恐怖小说的经典情景再现)再提一个问题:我们会对你所关心的未来某事——比如明年的薪水——提供三个选择:知道好消息、知道坏消息、不想知道任何消息。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好消息。但是如果只有两个选择:知道坏消息和不想知道任何消息呢?你会选择告诉我坏消息还是选择什么也别告诉我呢?心理学家对此进行过实验,结果很有趣,大多数人选择“告诉坏消息”。很多人对不确定事件比坏消息更感到紧张。“知道的魔鬼要比不知道的魔鬼好”。规划设计则是在告诉人们未来是什么样的,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,以平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,就是在“控制心中的不确定”。这么看的话,占星术、相术、风水学等也都属于规划设计中的一类了。! D; [1 \* a5 D) C- P. ]
   
1 x3 t2 [$ n# r* u# O) _  众所周知,通信网络的规划、无线通信网络的规划必须依赖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体系、技术特点和设备特点,如:针对GSM的网络规划设计就需要熟悉GSM网络架构、GSM信道、频率对网络容量的影响,要掌握GSM网络C/I的计算,要了解GSM的复用方式;而针对基于CDMA的3G系统规划设计则需要掌握3G系统网络架构,熟悉码分多址的特点,软切换、导频、网络参数、网络自干扰的特点,对于TD-SCDMA还要掌握智能天线、DCA、联合检测等关键技术对网络的影响。同时,还要了解网元设备、天馈系统、直放站、分布系统等不同类型的设备特点。) q( l" M. T8 [1 s0 N

4 o. r8 J  m8 x7 {  问题又来了,光掌握这些内容是否就真能完成一出网络规划,是否就能达到网络建设运营的目的,是否就能让客户、用户及其他干系人满意呢?6 @( n/ V/ |; e6 G4 {
) y6 k% ?0 ?. d1 {( [/ ?8 U
  做了多年的无线网络规划,我逐步发现,无线网络规划,与其说是一门科学,不如说是一门艺术,是结合通信技术、通信设备、项目管理、消费行为、用户心理乃至经济学等很多学科领域于其中的艺术。用辩证法的说法:科学和艺术是对立统一。说起科学就总会与逻辑、计算、可量化、可统计这些“硬”概念扯到一起,而论起艺术则会想到感受、情绪、冲动、灵性等“软”感受。移动网络规划设计本来是一个以通信技术为核心的工作,不同的是,“规划设计”本身就代表了个性化、创造性、人性的特点,而做过多年规划设计的我们有没有发现,我们真正服务的,不是网络,不是技术,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。再者,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本身也不单单是科学,网络技术本身也是服务于人的。科学是一种哲学的存在。
优妆生活馆-专注女性产品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绍兴曹娥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( 浙ICP备11013080号-1 )浙B2-20100344号

GMT+8, 2025-1-22 03:26 , Processed in 0.062500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